2012年11月28日

2012年慧霖苑兒童佛學班善行報告


2012年慧霖苑兒童佛學班善行報告

善行,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善法的行爲。在兒童佛學班,要如何培養學生們在生活中隨時憶念起善法的實踐,是善行的最大目的。在所有的學習流程中,解行並重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們在讀經的課程裏了解了儒家思想、品德的建立;在佛史的課程中了解了佛陀的智慧與慈悲之後,創造一個有趣的善行活動環境,將有助於鼓勵學生們逐步實踐這些學到的理論。

慧霖苑的善行課程主要分爲多種項目,分別是手語、環保手工、家務和生活技能。手語善行,就是學習用規範的手語呈獻出佛曲。老師教導的每一句歌詞的手法,都是根據臺灣規範聾啞人士溝通使用的中文手語改良和聯串的。手語原本的用意是讓人們在失去語言能力之下用來與他人溝通的工具,雖然兒童佛學班的手語是呈現在歌曲的表達上,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不乖離規範中文手語的基本動作。我們希望學生們在受到佛曲熏陶的同時,也能同時學習可以正式用來溝通的手語,並且從中可以體會到有溝通障礙人士的辛苦,培養同理心以及感恩心。

環保手工,就是賦予一些可再循環材料新生命,把它們二度加工成爲一些實用的用品。那些材料包括彩色廣告紙、報紙、塑膠捆帶、塑膠瓶罐、紙盒、A4紙張的包裝袋、厠紙軸等等,在老師們的創意打造之下,變成了雜誌盒、籃子、杯墊、窗簾繩、小袋子等實用又美觀的手工,即可教育學生們什麽東西是可循環再用,亦可訓練師生的創意,一舉兩得。

學生們除了克盡學生的本分努力讀書和學習之外,他們身爲家庭的一分子,就擁有協助護持家裏大小事務的責任。在善行課,學生們也有機會學習正確做家務的方法以及生活技能,如:折摺被單、整理書包、折疊衣物和鞋襪、掃地、扣紐扣、削切水果、折紙、撕紙、剪刀的運用等等。老師們都會盡量讓每個學生有機會練習和體驗各種不同的技能,繼而鼓勵學生在家裏,主動使用學過的生活技能與家務技巧,緩和父母的負擔,做個體貼的好孩子。

此外,由於慧霖苑兒童佛學班的年齡分佈較大,最小的學生只有四歲,最大的有十八歲,所以我們的善行課也根據他們的程度分成三組。四歲到七歲的善行比較偏重于技巧上的訓練;八歲到十二歲的善行比較偏重于合群與創造;十三到十八歲的善行則偏向實用技能的培訓,以及更宏觀的觀念培養。

今年的中學組善行作出了跟以往不同的改變與增上。中學生的活動不再只局限于唱唱歌、做做手工,而是加入了更多的課題思考以及社會常識的學習。今年增加的中學善行課程包括對自己價值觀的認識、職業與升學輔導、對加工食品製造過程的了解、環境中的食物鏈、急救知識、防火及逃生常識、劇本的編寫等等。這些課程用研討、影片、分組討論、示範等方式,讓學生學習到課室以外的實用知識和實踐,讓他們在慢慢蛻變成大人的時候,有更開闊的心胸和視野,並且學習觀察、關心和同理身邊的人事物,成爲一個有智慧的孩子。

其實,善行課程的範圍是很廣泛的,要學習的事項有千百种。但是,最重要的中心思想是,我們希望不要爲了唱歌而唱歌、爲了手工而手工、爲了遊戲而遊戲。既然已經付出了這些時間來學習,就必須要在這些軟性的課程裏找到它的定位和意義。只要我們清楚佛學班的方向和目標,是爲了用佛法來熏陶學生們從小成爲一個懂得思考和有修養的人,那麽即便是唱歌跳舞遊戲,都必須具備可以讓學生增上的内涵。只要師生合力,踏實地結合理論和實踐,在善法環境長大的孩子們,心中的善根菩提種子,在因緣成熟之下,必能開花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